料理步驟
- 1
竹筍切滾刀塊後,先煮滾撈起,可去除竹筍的苦味。
- 2
將豬背骨放入滾水燙出血污後,倒除污水加冷水煮滾。
- 3
熬煮時會冒出許多白色泡沫,可放一個茶包即可去除。(後面將茶包取出即可)
- 4
豬骨煮透後加入竹筍滾15分鐘即可加塩調味上桌囉!
相似食譜
-
豬骨高湯 豬骨高湯
我是愛喝湯的,偏生我老媽對湯沒啥興趣,一周之內沒幾次可以在餐桌上看到湯的蹤跡。所以當我掌廚後,我幾乎每天都端上一鍋湯,就算是貢丸湯也好。 過年前在構思年菜時,想到我家年夜飯中傳統中要煮一鍋長年菜,也就是大芥菜湯,可我家廚房小,爐口只有兩個,若是除夕當天燉湯那絕對來不及,所以我乾脆早一點先把高湯準備好凍起來,等到要用時再拿出來。這樣子,一方面我可以喝到好喝的湯(我媽做的排骨湯,常常是煮個半小時就上桌了),一方面以後在煮湯時也可以省下很多時間。訣竅提示需要用高湯時,只需要取出冰庫裡的高湯,放個五分鐘,或是拿去龍頭底下沖沖水,很輕易的就可以把冰塊跟袋子分開。我都是把冰塊放鍋裡後再加一碗水一起煮,等到冰塊都融化,再把食材放進去,依照食材的特性決定要煮15分鐘或是一小時。總之可以省去每次燉煮高湯的工夫,只需要一星期煮一次就可以了,很方便呢! Junia -
韓式豬骨湯(감자탕)(馬鈴薯排骨湯) 韓式豬骨湯(감자탕)(馬鈴薯排骨湯)
細火慢燉出來的豬骨湯湯頭辣香濃厚,豬肉軟嫩入味,讓人齒頰留香欲罷不能,不管天冷天熱隨時都想大飽口福一番的佳餚,也是第一次嘗到後就讓我深深為之著迷的韓式料理之一。감자탕中文常翻成馬鈴薯排骨湯所以很多人都以為감자탕指得是馬鈴薯湯,這裡的감자不是馬鈴薯是豬骨的意思,在韓國餐廳點這道料理有一半的機率會沒有馬鈴薯,可別以為餐廳上錯菜了,跟台灣太陽餅沒有太陽是不一樣的意思喔!網誌:http://monacama.pixnet.net/blogFB粉絲專頁: http://on.fb.me/1IyWCCI訣竅提示~1.一般餐廳最後會再撒上野芝麻粉(들깨가루)。2.這道湯料理常會加上馬鈴薯一起燉煮,在起鍋前半小時加入一起悶煮就可以了,太早放進去會變馬鈴薯泥。3.這道湯頭的靈魂之一就是要有乾菜(시래기),韓國一般是用曬乾的蘿蔔葉(시래기)或乾白菜(우거지),如果沒有乾菜就用生的小白菜來代替。4.要知道有沒有煮到入味,看菜葉有沒有煮成土黃色,豬肉有沒有變紅褐色就可以很容易判別了。5.若擔心湯頭的鹹度可以先加半匙鹽巴跟半匙牛肉粉,等煮好時覺得不夠再增加調味。6.延伸閱讀:http://bit.ly/1QEfLGv♥韓式豬肉嫩豆腐鍋돼지고기순두부찌개♥韓式鮮蝦湯대하찌개♥韓式鮪魚泡菜湯참치김치찌개 ♥韓式明太魚乾豆腐湯북어국♥正宗韓式蔘雞湯(삼계탕)♥韓式年糕湯떡국♥韓式辣醬湯고추장찌개♥韓式大醬湯된장찌개♥韓式牛肉海帶湯 monaca -
用壓力鍋省時熬出膠質滿滿的果凍豬高湯!(料理用豬骨白湯、大骨湯) 用壓力鍋省時熬出膠質滿滿的果凍豬高湯!(料理用豬骨白湯、大骨湯)
熬高湯真的不難,簡單來說就是:冷水穿燙→壓力鍋煮1小時→加蓋熬1小時→不加蓋熬1小時。高湯完成後可以應用在各類適合豬高湯的食譜,像是海鮮燉飯、水煮牛肉、義大利麵醬汁、滑蛋蝦仁、上海菜飯、泰式酸辣湯、排骨粥、炊飯等任何需要使用高湯提味的食譜。有壓力鍋的人請你一定要試試看!此食譜使用的壓力鍋容量是6QT,最終完成的高湯量為2800ml。先用壓力鍋熬過可以快速將肉類的膠質煮出來。小叮嚀、其他容量、肉骨比例請見我的部落格食譜:https://www.coya.tw/recipe/condiments/431不重複的菜色總覽:https://goo.gl/UBC4rc 滿分人妻Coya's Holiday Lunch -
湯水篇|竹絲雞栗子豬骨湯 冬季滋補湯水 坐月湯水 (附影片) 湯水篇|竹絲雞栗子豬骨湯 冬季滋補湯水 坐月湯水 (附影片)
近來,天氣比較乾燥,而且好像整個人軟綿綿, 無力嘴唇有少少脫皮,所以, 我選一種潤的湯水來滋潤一下,就是栗子煲竹絲雞加豬𦟌骨湯詳細請查閱YouTube:https://youtu.be/2UYmzimSEkY#阿媽湯水 #中式湯水 #保健食療 #家庭湯水 #家常湯水 #簡易家常湯 #中湯 #湯 #簡易 #簡易食譜 #簡易料理 #家庭料理 #料理 #烹飪 #中式料理 #中式烹飪 #Small_House_Cooking #蝸煮 蝸煮 Small House Cooking -
韓式馬鈴薯豬骨湯_電鍋料理 韓式馬鈴薯豬骨湯_電鍋料理
馬鈴薯豬骨湯,是一道很家常的韓式湯品。以骨多肉少的豬龍骨來熬出高湯感,再加上韓國大醬辣椒醬的簡單調味,零廚藝成就了這道好喝的湯。最喜歡一起熬煮的馬鈴薯,鬆軟香甜搶盡了豬肉的鋒頭,加上和清甜的娃娃菜,組合出這道營養又飽足的絕妙好湯♪[小撇步]1.用的是6人份內鍋。2.豬龍骨(即豬背骨)耐煮,但骨多肉少,可改成豬肋排切段。3.此食譜份量約為小辣,喜辣者可再增添韓國辣椒粉的份量。4.熬高湯步驟,勿加太多水,最後才會有高湯味。5.娃娃菜利用餘熱燜軟即可,口感才不會太軟爛。★FB歡迎來聊聊 https://pse.is/S4X32 #好料日記 18食堂♥︎
更多推薦食譜
https://cookpad.wasmer.app/tw/%E9%A3%9F%E8%AD%9C/1031068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