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麵疙瘩 Ñoquis de Malanga

TOOTS @toots
做義式麵疙瘩有個比例:麵粉佔馬鈴薯(壓成泥之後)重量的30%以下。我喜歡把這個比例壓到10%左右,因為麵粉的比重越多,麵疙瘩的口感就越厚重有嚼勁,有的甚至像在吃Haribo軟糖。
但麵粉比例少很黏手,解決之道是參考高含水麵包的做法,麵團搓成長條狀的時候記得先在揉麵板上撒夠麵粉,如此就很容易做成口感輕軟的麵疙瘩啦!
這裡我用芋頭取代馬鈴薯,做出少見的芋頭麵疙瘩。
話說在台灣買芋頭,不但有代削服務,如果削到品質不好的芋頭,老闆還會再幫顧客選一個好的,超佛心的!🫶🏼 但在國外一切自己來,買到不好的只能自認倒霉...
芋頭麵疙瘩 Ñoquis de Malanga
做義式麵疙瘩有個比例:麵粉佔馬鈴薯(壓成泥之後)重量的30%以下。我喜歡把這個比例壓到10%左右,因為麵粉的比重越多,麵疙瘩的口感就越厚重有嚼勁,有的甚至像在吃Haribo軟糖。
但麵粉比例少很黏手,解決之道是參考高含水麵包的做法,麵團搓成長條狀的時候記得先在揉麵板上撒夠麵粉,如此就很容易做成口感輕軟的麵疙瘩啦!
這裡我用芋頭取代馬鈴薯,做出少見的芋頭麵疙瘩。
話說在台灣買芋頭,不但有代削服務,如果削到品質不好的芋頭,老闆還會再幫顧客選一個好的,超佛心的!🫶🏼 但在國外一切自己來,買到不好的只能自認倒霉...
料理步驟
- 1
芋頭切成約5公分小塊,用大火蒸20-25分鐘,切記不要滴到水,趁熱撒上鹽,壓成泥。稍微放涼後打入雞蛋,拌勻,再倒入中筋麵粉,揉成黏土質地。
- 2
麵團分成4等分。撒上適量的麵粉於揉麵板,取出一份麵團,搓成長條狀,約比大拇指粗,再用刀子切成2公分小塊。剩下的麵團重複上述的步驟。
- 3
用叉子在切過的小麵疙瘩上壓出叉痕,這是為了幫助吸附醬汁,因此不要省略。
- 4
煮芋頭麵疙瘩的方法:水中加入適量鹽,約海水鹹度,水滾後下麵疙瘩,麵疙瘩浮起即可撈出。
相似食譜
-
義大利馬鈴薯麵疙瘩 Gnocchi di Patate 義大利馬鈴薯麵疙瘩 Gnocchi di Patate
曾經有個人對我說過:「馬鈴薯麵疙瘩必須像雲一般飄渺,入口即化。」20年過去了,每次我做馬鈴薯麵疙瘩還是會想起他的話⋯⋯😮💨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選對馬鈴薯很重要!台灣的馬鈴薯蠟質的居多,要避免!買粉質的會讓接下來的工作容易許多。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台灣產粉質馬鈴薯品種是「大葉克尼伯」。麵粉的量越少越好,約馬鈴薯泥的10%重,也不要過度揉麵團,避免出筋。(跟做司康的原理一樣。)馬鈴薯麵疙瘩可以搭配簡單的番茄醬汁或波隆那肉醬,和香草奶油或起司醬汁也很合,下次再來分享醬汁食譜😬! TOOTS -
-
手做義大利麵疙瘩(Gnocchi) 手做義大利麵疙瘩(Gnocchi)
#好料分享 手做義大利麵疙瘩(Gnocchi),全美超市(異國料理區)都會有賣,是一種用馬鈴薯揉出來的麵糰做的,馬鈴薯的香,一口就讓你愛上它,馬鈴薯控請別錯過了! 美國番媽
更多推薦食譜
https://cookpad.wasmer.app/tw/%E9%A3%9F%E8%AD%9C/2389586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