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小菜ー芝麻拌小松菜

楊帛翰
楊帛翰 @immigo
台灣台北

我見識不多,最常去旅行的國家只有日本跟泰國,在泰國會去吃熱炒,所以大概可以想像他們家常菜一盤一盤炒出來會是如何;去日本幾乎不會吃熱炒,比較像合菜形式的大概是居酒屋,路上的家常料理最後也是各自盛一盤。看日劇會看到他們也很常做主菜加配菜做為家庭中的一餐,然後會搭配一些小菜。

這種小菜的方式,跟台灣類似,多以涼拌、醃漬等家常為主,例如醃黃瓜、涼拌章魚等,也有些熟食例如玉子燒等。不同於居酒屋的小菜,更準確的講法應該是「小缽」料理,指的是直徑7公分左右小型缽盤中的菜餚書籍《創新小鉢料理210道》。

日本做這種菜餚稱得上是變化多端,很多常備小缽料理,放在冰箱裡,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很方便,再配個主菜跟主食,一餐就功德圓滿了。我認為對於炒類的食物,如果只做小缽的份量,在食材準備上很難控制;燉煮類則是很容易一次煮了一大鍋;煎炸類可以,但很容易喧賓奪主成為主菜。涼拌可以取要用的食材份量直接小量處理,醃漬則是可以存放久一點,所以才會演變成以這兩種為主。

-日本常見的小松菜-
因為小松菜是可以生吃甚至榨汁的,所以基本上只要殺青即可,還能保留小松菜的脆口度。以我這次來說,實際上燙得太久了,味道還是不錯,但就是少了青菜爽脆的感覺。另外我這次淋的醬,也太多了啦…實際上應該1/3量就好。所以我的食譜會寫「適量」是有原因的…

這次的食材份是是大家最討厭的「適量」,不過食材就三種,看你家小松菜今天有多少,來評估一下各自要下多少。不要一次下足,覺得味道不夠再加,久了就知道自己口味在哪裡囉。

其實也可以把菜燙完擠去水份後冷藏,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回溫,再淋上醬汁即可。

大家也對什麼小缽料理有興趣嗎?歡迎留言討論哦。
#2025廚神養成

日式小菜ー芝麻拌小松菜

5 人收藏了這篇食譜

我見識不多,最常去旅行的國家只有日本跟泰國,在泰國會去吃熱炒,所以大概可以想像他們家常菜一盤一盤炒出來會是如何;去日本幾乎不會吃熱炒,比較像合菜形式的大概是居酒屋,路上的家常料理最後也是各自盛一盤。看日劇會看到他們也很常做主菜加配菜做為家庭中的一餐,然後會搭配一些小菜。

這種小菜的方式,跟台灣類似,多以涼拌、醃漬等家常為主,例如醃黃瓜、涼拌章魚等,也有些熟食例如玉子燒等。不同於居酒屋的小菜,更準確的講法應該是「小缽」料理,指的是直徑7公分左右小型缽盤中的菜餚書籍《創新小鉢料理210道》。

日本做這種菜餚稱得上是變化多端,很多常備小缽料理,放在冰箱裡,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很方便,再配個主菜跟主食,一餐就功德圓滿了。我認為對於炒類的食物,如果只做小缽的份量,在食材準備上很難控制;燉煮類則是很容易一次煮了一大鍋;煎炸類可以,但很容易喧賓奪主成為主菜。涼拌可以取要用的食材份量直接小量處理,醃漬則是可以存放久一點,所以才會演變成以這兩種為主。

-日本常見的小松菜-
因為小松菜是可以生吃甚至榨汁的,所以基本上只要殺青即可,還能保留小松菜的脆口度。以我這次來說,實際上燙得太久了,味道還是不錯,但就是少了青菜爽脆的感覺。另外我這次淋的醬,也太多了啦…實際上應該1/3量就好。所以我的食譜會寫「適量」是有原因的…

這次的食材份是是大家最討厭的「適量」,不過食材就三種,看你家小松菜今天有多少,來評估一下各自要下多少。不要一次下足,覺得味道不夠再加,久了就知道自己口味在哪裡囉。

其實也可以把菜燙完擠去水份後冷藏,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回溫,再淋上醬汁即可。

大家也對什麼小缽料理有興趣嗎?歡迎留言討論哦。
#2025廚神養成

編輯食譜
查看食譜數據
分享
分享

預備食材

10分鐘
1人份
  1. 小松菜 適量
  2. 芝麻 適量
  3. 鰹魚醬油 適量

料理步驟

10分鐘
  1. 1

    小松菜洗淨後,「整」株燙熟。不要燙太久以免太軟。大概葉子有些塌掉就好。

  2. 2

    燙好後的小松菜放到不那麼燙之後,擠乾水份,切段備用。

  3. 3

    取適量芝麻,乾鍋煸香。

  4. 4

    將煸香後的芝麻用臼搗成糊,如果沒有臼的話,也可以試試看用菜刀把芝麻壓破,香氣才會比較足。

  5. 5

    將芝麻調些醬油,如果鹹度夠了但太濃,可以補一些飲用水調整。但不需要再加香油,反而會把味道搶走。

  6. 6

    將醬汁淋到盛盤的小松菜上即可。

編輯食譜
查看食譜數據
分享

Cooksnap

你做過這道料理嗎?分享你的成品照吧!

相機和炒鍋的手繪插圖
今日菜單
楊帛翰
楊帛翰 @immigo
發布於
台灣台北
一個舞台劇的製作人、編導,剛好很喜歡做料理,很想要嚐遍世界各地不同的味道。
繼續閱讀

相似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