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步驟
- 1
將大蒜辣椒爆香
- 2
豬肉mo
相似食譜
-
酸菜炒豬肉 酸菜炒豬肉
這裡指的酸菜,並非拿來做酸菜白肉鍋的酸白菜,而是梅乾菜那篇中提到的,將芥菜經過醃漬,保留脆度與水份的醃漬蔬菜。我之前寫過的酸菜白肉鍋:https://vocus.cc/article/676a1fd5fd8978000195502b在台灣,酸菜非常常見,其特別的酸香令人開胃,所以簡單的酸菜炒辣椒,可以成為便當裡一道下飯漬物。酸香與脂肪肉香的結合,混合出的香氣在濃厚中帶著點清爽,是很適合在紅燒牛肉麵中,做為轉味的階段加入(我個人吃紅燒牛肉麵大概可以分成三段,店家端上來的基礎口味→加入酸菜→加入辣牛油,整碗麵吃起來就有三個變化)。同樣的道理,在大腸包小腸裡,也會以減輕香腸油膩感的角色存在。這次要做的也是類似酸香與肉香的結合,炒好後復熱也會很好吃,又是一道適合帶便當的家常菜。酸菜與福菜、榨菜類似,都是偏鹹的醃漬物,第一次買的牌子,我習慣先洗過再使用,如果用了覺得太淡,那下次就不要洗或不要洗那麼久。然後其酸香同樣也要炒過才會散發出來,並且加水煮過後,會更加出味。整體流程有點像是「洗去多餘鹽份及雜味→加熱炒開激發香氣→加入液體讓酸香逸出與其它食材結合出味」,算是「食材有味,使之出味」的體現。做法1、酸菜切條在水裡泡洗後擰乾備用。蒜頭切碎、辣椒切片、薑切薄片備用。2、豬肉絲加入薑片、胡椒粉、糖抓揉,再分三次加入水,每次加都將肉絲攪拌至水份被吸收,最後加入一大匙油與豬肉拌勻備用。3、冷鍋下酸菜,開中火將酸菜炒乾及炒出香氣。4、將薑片從肉絲中取出,開大火,下肉、蒜頭與酸菜同炒,炒至肉略變色。5、倒入小半碗熱水(食材外)及辣椒,邊翻炒至肉絲熟透即可盛盤。在步驟5,也可以加入一大碗水,翻炒至肉絲熟透、酸菜香味溶入湯中,將酸菜肉湯倒在麵條上,就是一碗酸菜肉絲麵。如果要這麼做,那我就會視情況把湯的鹹味調重一些,加入麵後才會有味道。另外在步驟2中,豬肉打水最後封油這一步,可以加到打算拿來炒的油量,也可以加少許,將肉入鍋後再視情況補油。其它幾個小眉角像是:加熱水是為了讓豬肉不要炒那麼久,不然還是會老;以及如果想吃辣一些,辣椒除了換辣一點的之外,也可以在最早下肉時就下辣椒炒,如果不想那麼辣,也可以最後水份都快炒乾時再加。另外,豬肉絲是買全聯的後腿肉絲,如果有想換成梅花肉絲、五花肉絲應該也行,只是五花肉絲的話要去皮才不會咬不動皮。雖然現在很多人因為迷思或健康因素,不吃任何醃漬物,但好的醃漬物中的乳酸菌對身體也是不錯,而且經過時間淬煉後的食材,總有一種無法替代的味道,讓我三不五時就會想吃一些。這種家常菜無論是做為一餐中的菜色,或是帶便當都很合適哦。你也喜歡什麼樣的酸菜料理或是便當菜嗎?歡迎留言一起聊聊,或是將這篇分享出去,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幫助及鼓勵! 楊帛翰 -
酸菜炒大腸 酸菜炒大腸
箱大學是在新竹念的,那段時間有機會嚐到比較多客家料理,其中酸菜炒大腸就是還滿經典的菜色之一。其實正統的大腸只有炒薑絲,因為大腸本身味道較重,所以用一般的釀造醋味道可能蓋不過去,所以真正夠味的炒大腸多選用醋精。算起來這道菜是比較不健康的,不過為了把當年道地的味道複製出來,不得已也只能選用醋精這種化學醋,偶爾吃一下比較無所謂。加點酸菜絲一起炒可以增加口感及風味,雖然也不是很自然健康的食材,其實喜不喜歡就是見仁見智囉。訣竅提示文章來源:電冰箱的線上廚藝教室更多生活資訊就在南北貨俱樂部粉絲團,大家一起來按讚吧!食後感想因為一般我們家用瓦斯爐火力比較小,所以食材熟成不像外頭店家用快速爐一樣。有鑑於此,所以一開始一定要把鍋燒熱,然後全程大火快炒,就比較可以避免把大腸炒成橡皮筋了。 電冰箱
更多推薦食譜
https://cookpad.wasmer.app/tw/%E9%A3%9F%E8%AD%9C/2460399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