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芝麻醬涼拌山藥

戒空-火候熬出珍味🇹🇼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戒空-火候熬出珍味🇹🇼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cook_ceoleo
極樂世界

🙏#當季食材👍🇹🇼🇹🇼🇹🇼

吃素有福~和師父一起用餐。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有情眾生。
🙏 南無阿彌陀佛 🙏

供養三寶是種福田的方法之一,屬於修恭敬心的「敬田」。
當佛陀還在人間時,人們會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僧團和諸佛菩薩,稱為「四事供養」。
因此,供養的意義有二層:
一是以能捨、喜捨的心取代慳貪吝嗇,成就他人的安樂;二是對於三寶見賢思齊,藉著供養的形式,期許自己向諸佛菩薩學習度眾生、修菩薩行。

佛門的護法:「大聖緊那羅王菩薩」。
佛門辦造飲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品》裡提到,香積佛國的香氣為十方三界第一,他們會用香飯供養諸佛菩薩,因此佛門的大寮又被稱為香積廚(寮)。
廚房服役是苦差事。別人禪堂修行時,他們在奔波買菜做飯;別人吃飯時,他們在一旁餓著肚子供應著,待大眾吃完,才吃些殘羹剩飯,廚房雖然是苦行地,但卻是成佛作祖之地。叢林裡,許多大德都親自服役於廚房,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廚中人之手,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故佛門有「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之說。
在寺院中常會聽到一句諺語:「未供先嘗三鐵棒,私造飲食九銅錘。」若偷嘗還沒有供佛前之食物,要挨受三記鐵棒;若私自燒煮食物,要罰打九次銅錘。掌管鐵棒和銅錘的就是這位監齋菩薩。
在僧團中,僧眾須恪守祖師制定的清規,過著有規律的團體生活。一個如法的僧團,即得諸佛菩薩的護念,天龍八部的護持。雖然道場繁忙,有時忙的無法按時吃飯,僧眾若私自燒煮飲食,各自為政,生活漸漸散漫無度,破壞了嚴謹的寺院規矩,終會使僧團弊病叢生的。三鐵棒、九銅錘就是給常住僧眾的的警醒。由此說明寺院規矩的受持嚴謹。
大聖緊那羅王菩薩曾化身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僧,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而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又稱其為「監齋菩薩」。
監齋菩薩又名緊那羅(Kinnara),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龍八部」之一。
監齋菩薩,為監護僧眾齋食之神祇,在佛教中有「護法安僧、清淨內心、讚嘆他人」的喻意。佛教寺院中,都會在廚房塑「監齋菩薩」像供奉,以圓滿寺院飲食之事,護持寺院;並於每年臘月二十三舉行上供法會,紀念監齋菩薩聖誕。
…………………………………………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 南無阿彌陀佛 🙏

🙏#當季食材👍🇹🇼🇹🇼🇹🇼

山藥(Dioscoreae)原名薯蕷,為蔓生性根莖類植物,又有懷山(淮山)、薯蕷、山薯、山芋等稱呼。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世界各地,經1991年統計全球產量二千萬噸以上。台灣引進的山藥有非洲種、東南亞種、中南美種及歐洲種,分植於台灣各處,多呈球狀,塊狀,橢圓形,長柱型四種。
山藥的多種胺基酸及植物性荷爾蒙可促使身體組織功能維持正常生活,細胞不易癌化致癌。黏液多糖與有機鹽結合,可維持骨質和軟骨的彈性,對骨癌病患及骨骼疾病者有益。含纖維質,可促進腸胃蠕動、可預防如腸息瘤,腸癌及,胃癌等。另含黏質多糖體,為多糖體的一種,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活化巨噬細胞,產生干擾素,提高人體免疫力,使淋巴球產生抗體,抑制癌細胞成長,與靈芝,黃耆,菇類,人蔘等食物相似。

素食~芝麻醬涼拌山藥

2 則留言

    🙏#當季食材👍🇹🇼🇹🇼🇹🇼

    吃素有福~和師父一起用餐。
    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有情眾生。
    🙏 南無阿彌陀佛 🙏

    供養三寶是種福田的方法之一,屬於修恭敬心的「敬田」。
    當佛陀還在人間時,人們會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僧團和諸佛菩薩,稱為「四事供養」。
    因此,供養的意義有二層:
    一是以能捨、喜捨的心取代慳貪吝嗇,成就他人的安樂;二是對於三寶見賢思齊,藉著供養的形式,期許自己向諸佛菩薩學習度眾生、修菩薩行。

    佛門的護法:「大聖緊那羅王菩薩」。
    佛門辦造飲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維摩詰經香積佛品》裡提到,香積佛國的香氣為十方三界第一,他們會用香飯供養諸佛菩薩,因此佛門的大寮又被稱為香積廚(寮)。
    廚房服役是苦差事。別人禪堂修行時,他們在奔波買菜做飯;別人吃飯時,他們在一旁餓著肚子供應著,待大眾吃完,才吃些殘羹剩飯,廚房雖然是苦行地,但卻是成佛作祖之地。叢林裡,許多大德都親自服役於廚房,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廚中人之手,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故佛門有「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之說。
    在寺院中常會聽到一句諺語:「未供先嘗三鐵棒,私造飲食九銅錘。」若偷嘗還沒有供佛前之食物,要挨受三記鐵棒;若私自燒煮食物,要罰打九次銅錘。掌管鐵棒和銅錘的就是這位監齋菩薩。
    在僧團中,僧眾須恪守祖師制定的清規,過著有規律的團體生活。一個如法的僧團,即得諸佛菩薩的護念,天龍八部的護持。雖然道場繁忙,有時忙的無法按時吃飯,僧眾若私自燒煮飲食,各自為政,生活漸漸散漫無度,破壞了嚴謹的寺院規矩,終會使僧團弊病叢生的。三鐵棒、九銅錘就是給常住僧眾的的警醒。由此說明寺院規矩的受持嚴謹。
    大聖緊那羅王菩薩曾化身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僧,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而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又稱其為「監齋菩薩」。
    監齋菩薩又名緊那羅(Kinnara),意為「音樂天」、「歌神」,是佛教天神「天龍八部」之一。
    監齋菩薩,為監護僧眾齋食之神祇,在佛教中有「護法安僧、清淨內心、讚嘆他人」的喻意。佛教寺院中,都會在廚房塑「監齋菩薩」像供奉,以圓滿寺院飲食之事,護持寺院;並於每年臘月二十三舉行上供法會,紀念監齋菩薩聖誕。
    …………………………………………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 南無阿彌陀佛 🙏

    🙏#當季食材👍🇹🇼🇹🇼🇹🇼

    山藥(Dioscoreae)原名薯蕷,為蔓生性根莖類植物,又有懷山(淮山)、薯蕷、山薯、山芋等稱呼。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及世界各地,經1991年統計全球產量二千萬噸以上。台灣引進的山藥有非洲種、東南亞種、中南美種及歐洲種,分植於台灣各處,多呈球狀,塊狀,橢圓形,長柱型四種。
    山藥的多種胺基酸及植物性荷爾蒙可促使身體組織功能維持正常生活,細胞不易癌化致癌。黏液多糖與有機鹽結合,可維持骨質和軟骨的彈性,對骨癌病患及骨骼疾病者有益。含纖維質,可促進腸胃蠕動、可預防如腸息瘤,腸癌及,胃癌等。另含黏質多糖體,為多糖體的一種,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及T細胞,活化巨噬細胞,產生干擾素,提高人體免疫力,使淋巴球產生抗體,抑制癌細胞成長,與靈芝,黃耆,菇類,人蔘等食物相似。

    編輯食譜
    查看食譜數據
    分享
    分享

    預備食材

    5 分鐘
    4人份
    1. 日本山藥:250公克
    2. 義香全素芝麻醬:1小包
    3. 白芝麻:1/4t

    料理步驟

    5 分鐘
    1. 1

      1.日本山藥沖洗後去皮/刨絲/泡鹽水(水1000cc加入1T食鹽拌勻)。
      2.燒沸騰2000cc熱水/下鍋汆燙15秒鐘。

      註:日本山藥皮薄肉厚,沖洗後去皮,可避免過多黏液糖及蛋白流失。去皮後可過鹽水減少褐變,保持色澤。

    2. 2

      下鍋汆燙15秒鐘/撈起冰鎮/拌勻使其平均冷卻/冰鎮10分鐘/瀝乾。

    3. 3

      義香全素芝麻醬。👍👍👍

    4. 4

      盛盤/淋上義香全素芝麻醬/灑上白芝麻/完成。

    5. 5

      所謂1大匙1小匙是多少?
      食品原料行有一把4支的量匙可買,以下分為:
      1大匙= 1T = 15ml(cc)
      1茶匙= 1t〈1小匙〉= 5ml(cc)
      1/2茶匙=2.5ml(cc)
      1/4茶匙=1.25ml(cc)
      一杯約=240cc
      (以上均為平匙)

    編輯食譜
    查看食譜數據
    分享

    Cooksnap

    你做過這道料理嗎?分享你的成品照吧!

    相機和炒鍋的手繪插圖
    今日菜單
    戒空-火候熬出珍味🇹🇼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發布於
    極樂世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買食材用智慧,做料理是賢慧,下廚時光,讓妳賢慧又有智慧。經由掌廚,體驗美食的幸福感,烹調出一道道的美味佳餚。食材新鮮、調味簡單適當,就是一道可口美食;深度美食料理,則講究工法和料理程序,願與您分享每一份美食料理。心細,成就完美,用美味留住時間,用一顆孤獨的心, 鎖住你的匠心,才能做出一道道美食料理。「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是我們做菜呈現精華的態樣。烹調方法有:拌、醃、滷、炒、熘、燒、燜、蒸、烤、煎、炸、燉、煮、煲、燴、煨...。烹調料理,湯、菜的多采多樣,是一種種展現菜餚方式,它體現的是一個和諧之美,它們各有各的味道,但是又集於一身在這個味道裡。感覺到的,是舌尖的一種碰撞,是一種美味的融合、是一種復刻、是永續的傳承。要慢慢的去做,不然永遠都是一個工作型的廚師,要懂得進步,慢慢的去讀懂食材的原料學,慢慢去讀懂烹飪學,慢慢去瞭解烹調的美學。色、香、味、形,這是對每道菜的講究,要慢慢的吸收烹調料理美食文化,可以看書、聆聽,也可以走萬里路,這都是學習的過程和歷練。不怕你學習,就怕你沒有學習的動力。(戒空料理、圖片、內容...均歡迎自由分享下載及複製使用。)
    繼續閱讀

    相似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