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麵粉的香蕉舒芙蕾❤️
料理步驟
- 1
把香蕉脫光光,壓成泥❤️
在這裡劉太太沒有多加糖了,因為香蕉本身就很甜囉❤️ - 2
把蛋黃和蛋白分開,蛋黃加入香蕉泥內攪拌均勻,蛋白打發,打到可以拉出勾勾就可以囉❤️
- 3
打發蛋白分兩次加入蛋黃香蕉泥裡面❤️
並混合均勻,這裡不要大力攪拌呦,只要輕輕的翻拌就可以囉❤️ - 4
平底鍋加一點點油,開小火❤️
倒入香蕉蛋白糊之後蓋上蓋子慢慢煎3-5分鐘❤️ - 5
開蓋後對折再煎一下就可以盛盤上桌囉❤️
希望各位小夥伴們會喜歡❤️
相似食譜
-
❤️沒有麵粉的香煎珍菇厚蛋燒❤️ ❤️沒有麵粉的香煎珍菇厚蛋燒❤️
對於劉太太來說,雞蛋根本人間美味🤣🤣沒有辦法1天不吃蛋❤️所以做了這道可以清冰箱又滿足劉太太口腹之慾的料理❤️中間是炒蛋的口感,外面是煎蛋的感覺😂一道料理兩種口感❤️希望各位小夥伴們會喜歡❤️#在地農 27歲高個兒人妻❤️ -
❤️沒有麵粉的高麗菜培根煎餅❤️ ❤️沒有麵粉的高麗菜培根煎餅❤️
晚上劉先生載劉太太下班時,提到了煎餅。就決定今天晚上來做煎餅吧❤️今天沒有使用麵粉,直接使用乳酪絲❤️配料也可以隨心所欲的更換呢,加玉米也很好吃❤️用洋蔥和高麗菜混合會更加鮮甜❤️希望各位小夥伴們會喜歡呦❤️ 27歲高個兒人妻❤️ -
迷你舒芙蕾鬆餅(無泡打粉) 迷你舒芙蕾鬆餅(無泡打粉)
溫馨的母親節週末,放親愛的媽咪一天假,幫她準備一份迷你可愛的舒芙蕾鬆餅早餐吧!利用烘焙紙DIY小紙模做出來的小巧厚鬆餅,蓬軟綿密,入口即化。以葵花油取代奶油,滋味更清爽!無泡打粉配方,耐心煎成厚鬆餅或是經典圓鬆餅都好吃。 廚房一隻柴 -
免麵粉做香蕉燕麥鬆餅.燕麥粉做鬆餅 免麵粉做香蕉燕麥鬆餅.燕麥粉做鬆餅
莫非定律總是不斷在廚房發生,平常看櫥櫃中麵粉到處跑,到了想做鬆餅才發現麵粉罐已經見底,透過空空的罐身只看到擺在後方的燕麥片,抱著一定要吃到鬆餅的決心,嘗試用燕麥粉(將燕麥打成粉)取代麵粉製作鬆餅,沿用上次全蛋打發的鬆餅做法,此次的香蕉燕麥鬆餅多了燕麥QQ的口感,較一般鬆餅更有嚼勁!訣竅提示麵粉製作香蕉鬆餅的訣竅,食譜請參考http://cupcook.pixnet.net/blog/post/386754381.如果完全按照海綿蛋糕法,直接將麵粉加入打發的全蛋中,由於鬆餅的麵粉比例較高,拌合不易且過程容易消泡:(所以務必先將麵粉與香蕉糊混和。2.沒有加泡打粉的鬆餅,蓬鬆的口感來自於麵糊中的空氣,煎煮時一定要熱鍋,讓麵糊中的空氣受熱快速膨脹。溫度過低容易造成麵糊中的空氣還來不及膨脹就消氣流失的現象,鬆餅吃起來就不會鬆軟!3.香蕉泥的顆粒大小可以隨個人喜好調整,如果喜歡鬆餅中帶有香蕉顆粒,就不要用的太碎。4,蛋糊與香蕉麵糊混和過程中,分次加入蛋糊可以有助於兩者的混和。5.此食譜份量可作出直徑七公分的鬆餅4~5片。此次用燕麥取代麵粉做了以下修正:1.飲用水分量提高,因為燕麥需要吸收一定水分才會軟化。2.烹調過程加上鍋蓋,希望能讓燕麥變得更軟,縮短烹調時間。3.不喜歡看到香蕉氧化變色的朋友,可以添加適量的檸檬汁延緩香蕉氧化變色。4.用燕麥粉取代麵粉的麵糊黏滯性較高(換句話說,流動性較差),做出來的鬆餅也比較厚,約兩公分。食後感想此次的香蕉燕麥鬆餅多了燕麥QQ的口感,較一般鬆餅更有嚼勁!當早餐特別適合! 木不子.CupCook -
無麵粉蜂蜜香蕉鬆餅🍌🥞 無麵粉蜂蜜香蕉鬆餅🍌🥞
#無麵粉 #蜂蜜 #鬆餅 #香蕉 #燕麥 #香蕉鬆餅 #在家煮我安心 #金廚獎不用麵粉就可以輕鬆做出來的健康鬆餅:) 還可以解決快要壞掉的香蕉,一舉兩得呢~早餐來一份,開啟美好的一天! 做實驗的手 -
一個步驟,輕鬆做香蕉燕麥鬆餅,無需麵粉 一個步驟,輕鬆做香蕉燕麥鬆餅,無需麵粉
只要一個步驟,就能輕鬆做好吃鬆餅,無須再加任何添加物,用麥片來代替麵粉,多了健康吃起來有濃郁的香蕉味與麥片香,加上酸甜的綜合莓果,淋上邪惡的煉乳, 無論是當早餐或是下午茶都很美味唷訣竅提示私心推薦這家麥片超美味的http://www.morningshop.tw/Search?q=%E7%B1%B3%E6%A3%AE&shopId=1993&utm_source=Others&utm_medium=blogger&ut歡迎加入 菀荽的娘生活雜記 粉絲團 ^^請多多指教 https://www.facebook.com/AasiaYu 莞荽的娘 -
-
-
-
不含麵粉的意大利粉? Zuchetti 不含麵粉的意大利粉? Zuchetti
今天買了這個特别的小工具, 可以將長形蔬果刨成絲, 所以就試做了個簡單的"意"粉。這道菜最適合給因血糖而不能吃太多粉麵的朋友, 讓他們可以過過口癮。 Emehh Mckok
更多推薦食譜
https://cookpad.wasmer.app/tw/%E9%A3%9F%E8%AD%9C/16294736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