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步驟
- 1
●長豆摘掉兩端蒂頭,剪食指長段,換2-3洗淨瀝乾。
●蒜瓣洗淨拍碎剝膜;辣椒洗淨順紋剪開去籽剪塊。
●蠔油開瓶後密封蓋好放冷藏保鮮,烹煮前再取出。 - 2
●鍋中小火加2小匙油,均勻擺放長豆,蓋鍋蒸炒5分鐘。
●5分鐘到開蓋再翻炒一下,長豆已從生色變深色表已快熟了,把蒜末跟辣椒片加進來拌炒,讓長豆的油脂跟水煸香蒜末跟辣椒片。 - 3
●聞到蒜辣豆角香氣,加蠔油提鮮,拌炒均勻。
●炒菜不加鹽,點上蠔油,能帶蔬菜的口感更有層次好吃。 - 4
味覺香氣多重層次,做法簡單可以試試,端午節的菜。
相似食譜
-
蒜香日本地瓜葉 / 家常菜 蒜香日本地瓜葉 / 家常菜
#夏季蔬菜 #全球烹飪指定「夏季蔬菜」A組:地瓜葉無毒日本地瓜葉,口感細緻乳汁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簡單汆燙蒜拌就很好吃。 Amy’s Kitchen -
蒜香椒鹽四季豆 / 銅板家常菜 蒜香椒鹽四季豆 / 銅板家常菜
#團圓煮台灣四季都吃得到的四季豆也稱敏豆,口感爽脆清甜是高纖低熱量的蔬菜,蒜爆香加上椒鹽簡單清炒就很下飯好吃。 Amy’s Kitchen -
-
蒜香地瓜葉/家常菜 蒜香地瓜葉/家常菜
#2025廚神養成地瓜葉熱量低,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C、葉酸及礦物質鈣、鐵。以下就簡單分析各項營養素的好處。「膳食纖維」多存在於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物中,是一種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如纖維質、半纖維質、果膠質)和木質素。在消化道中具有吸附水分的特性,能增加胃腸道中食物體積而提升飽足感;吸水後的膳食纖維亦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排便,就宛如清道夫般使毒性物質加速排出腸道。同時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可促進腸黏膜細胞增生,增強免疫功能,彷彿堅固、沒有細縫的城牆,使腸道中的細菌無法越池到血液中,進而達到了預防癌症的效果。我國衛生福利部建議每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25~35公克。若要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蔬果和全穀根莖類便是優質來源:蔬菜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而地瓜葉又是相對高纖的蔬菜,每100公克(約煮熟半碗量)即可攝取到3.3公克的膳食纖維,再依循「蔬果彩虹579」攝取原則就建議:男性每天5(份)蔬4(份)果、女性4蔬3果、12歲以下兒童3蔬2果,水果選擇天然水果而非果汁,主食選擇非精緻的穀類食物(如:糙米、胚芽米、紫米及全麥、燕麥等),膳食纖維攝取量即可輕鬆達標。「維生素A」是護眼營養素之一,食物來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動物性食物的視網質(如:魚肝油成分),另一類為植物性食物的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如紅蘿蔔。「維生素A」可維持視覺細胞-桿狀細胞的感光功能,讓眼球在黑暗微弱的燈光下也可以看見週遭的事物。此外「維生素A」也是人體肺、氣管、皮膚、腸胃道上皮細胞建構所需的原料,可維持黏膜的完整性。所以只要吃100公克的(約莫半碗量)的地瓜葉就可滿足到一天的需求。「高鈣、高鐵」:鈣和鐵是人體中重要的礦物質。「鈣質」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具有幫助血液凝固、維持心臟、肌肉正常收縮及安穩神經功能,也是許多消化酵素的活化劑;「鐵質」是紅血球的主要成分,女性國人多有貧血的問題,此時地瓜葉就是便宜又優質的食物來源。「植化素」:除了「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外,地瓜葉同時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如吲朵、楊梅素、葉黃素。吲朵和楊梅素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夠維持血管彈性、通暢,楊梅素亦可促使血糖進入肝臟合成運用,維持血液中血糖的恆定。葉黃素則能捕捉存在於眼球視網膜黃斑部與水晶體中的自由基,降低視網膜在吸收光線時受到氧化傷害及自由基對水晶體的損害,並保護眼睛的微血管,維持良好的血循、防止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眼疾。#2025我的廚房挑戰#2025我要每天吃五份蔬菜#2025我要成為千萬經紀人#黑白大廚#金湯匙 戒空-火候熬出珍味🇹🇼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
-
-
蒜香鮪魚白菜〞簡易家常菜 蒜香鮪魚白菜〞簡易家常菜
完整版食譜:http://asd77723.pixnet.net/blog/post/45794025趁著現在大白菜還很廉價,混合家中常備的鮪魚罐頭,試著做了「蒜香鮪魚白菜」,味道很鮮甜,出乎意料的很搭配!(1份,約280大卡) 梁小蝶 -
蒜香菠菜~家常菜料理 蒜香菠菜~家常菜料理
縱然是一盤簡單的炒青菜,也是一門功夫更多介紹皆在我的人氣部落格裡:官家菜blogger: http://imomkitchen.blogspot.tw/ 官家菜 / 冠淯食品 -
蒜香二層肉 / 一鍋到底家常菜 蒜香二層肉 / 一鍋到底家常菜
#宏基蜂蜜#2025廚神養成最近的蒜頭價格很宜人,霸氣用來炒肉隨便炒就是美味。一鍋到底家常飯菜懶人系列:煎蛋紅蘿蔔->煎二層肉 (配菜用輕冰箱的概念搭配)。 Amy’s Kitchen -
古早私房.蒜香.滷味.豬腳 家常菜 古早私房.蒜香.滷味.豬腳 家常菜
佳佳小言:生活中,每個人要的酸.甜.苦.辣都不同,做菜調味亦是..,所以調味時..可先放少一些,不夠時..再慢慢放多一點點..,準沒錯的唷! ^_^佳佳小廚
-
-
更多推薦食譜
https://cookpad.wasmer.app/tw/%E9%A3%9F%E8%AD%9C/1731444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