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軟糕

夏天多做一些冰涼的食物,大家可以涼涼的過一個盛夏,我們家的孩子,孫子都愛這些,從剛學會走路娃娃,到10幾歲的小朋友都愛不釋手,到外面買的果凍有塑化劑跟防腐劑等的危害,自己做安心又衛生。
訣竅提示
洋菜&洋菜粉Agar
市售的洋菜有條狀與粉狀兩種,是一種由藻類提煉而成的凝固劑,使用前必須先浸泡冷水,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成品口感具脆硬特性,在室溫下不會溶解。洋菜粉的粉水比則為1:80~120左右,以1:100來計算比較方便。
吉利丁片&吉利丁粉Gelatin
又名動物膠或明膠,是一種由動物的結締組織中提煉萃取而成的凝結劑,顏色透明,使用前必須先浸泡於冷水,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溶液中若酸度過高則不易凝凍,成品必須冷藏保存,口感具極佳韌性及彈性。吉利丁的粉水比為1:40,也就是1公克的吉利丁,可以使40公克的水凝結成凍,無論是粉狀或片狀都一樣。吉利丁片一片約為2.5公克,假如配方中使用四片(10公克),那麼換算成吉利丁粉就需要10公克的份量,不過因為吉利丁粉在使用前時要先加五倍份量的水使之吸水膨脹,所以在材料配方中的液體份量就要扣除這些水量。
吉利T果凍粉Jelly T&Pearl Agar
呈白色粉末狀的植物性凝結劑,使用前必須先與砂糖乾拌以避免結塊,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成品在室溫下即可結凍,透明度佳,其成品口感介於洋菜與吉利丁之間,另有蒟蒻果凍粉口感則更為Q韌。吉利T果凍粉的粉水比和吉利丁一樣也是1:40。
鏡面果膠Pectin
是一種由植物果膠,可直接塗抹於蛋糕等甜點表面,形成一層光亮膠膜,具有增加光澤、防潮及延長食品保存期限的功能。
紅豆軟糕
夏天多做一些冰涼的食物,大家可以涼涼的過一個盛夏,我們家的孩子,孫子都愛這些,從剛學會走路娃娃,到10幾歲的小朋友都愛不釋手,到外面買的果凍有塑化劑跟防腐劑等的危害,自己做安心又衛生。
訣竅提示
洋菜&洋菜粉Agar
市售的洋菜有條狀與粉狀兩種,是一種由藻類提煉而成的凝固劑,使用前必須先浸泡冷水,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成品口感具脆硬特性,在室溫下不會溶解。洋菜粉的粉水比則為1:80~120左右,以1:100來計算比較方便。
吉利丁片&吉利丁粉Gelatin
又名動物膠或明膠,是一種由動物的結締組織中提煉萃取而成的凝結劑,顏色透明,使用前必須先浸泡於冷水,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溶液中若酸度過高則不易凝凍,成品必須冷藏保存,口感具極佳韌性及彈性。吉利丁的粉水比為1:40,也就是1公克的吉利丁,可以使40公克的水凝結成凍,無論是粉狀或片狀都一樣。吉利丁片一片約為2.5公克,假如配方中使用四片(10公克),那麼換算成吉利丁粉就需要10公克的份量,不過因為吉利丁粉在使用前時要先加五倍份量的水使之吸水膨脹,所以在材料配方中的液體份量就要扣除這些水量。
吉利T果凍粉Jelly T&Pearl Agar
呈白色粉末狀的植物性凝結劑,使用前必須先與砂糖乾拌以避免結塊,可溶於80℃以上的熱水。成品在室溫下即可結凍,透明度佳,其成品口感介於洋菜與吉利丁之間,另有蒟蒻果凍粉口感則更為Q韌。吉利T果凍粉的粉水比和吉利丁一樣也是1:40。
鏡面果膠Pectin
是一種由植物果膠,可直接塗抹於蛋糕等甜點表面,形成一層光亮膠膜,具有增加光澤、防潮及延長食品保存期限的功能。
料理步驟
- 1
將吉利t跟糖攪拌均勻。倒入牛奶,水,椰漿攪拌一下。
- 2
放入瓦斯爐上用小火煮至吉利t融化,再倒入紅豆沙。攪拌均勻後,放涼(家裡沒有太多模型,所以直接放在鍋裡放涼)。
- 3
這就是我用的吉利t,我是在台北迪化街買的。
- 4
放涼後盤子蓋住鍋子,倒扣出來即可。
相似食譜
-
抹茶奶酪佐紅豆軟糕 抹茶奶酪佐紅豆軟糕
只要幾分鐘就搞定.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天嚐上一口滑滑嫩嫩的冰奶酪.也是小朋友放學後最棒的小點心.這次搭配紅豆沙軟糕口感很讚喔! 此原配方出自於孟老師的甜點杯ㄧ書,我把孟老師的原食譜的砂糖減量,因為紅豆沙軟糕本身是甜的.訣竅提示1. 這次搭配的是紅豆沙軟糕,詳細做法請參考甜心配角-紅豆沙軟糕 http://usaeasylife.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6.html2. 因為抹茶奶酪液已經冷卻,所以可以不必用耐熱容器盛裝3. 如果表面有小氣泡可用牙籤戳一下就會消泡食後感想吃起來滑滑的口感再搭配軟硬和甜度適中的紅豆沙軟糕-絕配!!! 輕鬆小廚 Vida Simple -
黑糖紅豆軟糕♥不用吉利丁做出仿奶酪口感 黑糖紅豆軟糕♥不用吉利丁做出仿奶酪口感
完整食譜分享:http://asd77723.pixnet.net/blog/post/43880587因為我較愛吃料~所以紅豆湯常常剩很多湯,於是靈機一動~用做雪花糕的方法來個「食材變身」~吃起來居然有一種〝軟嫩版紅豆羊羹〞的感覺!(100ml布丁模x6杯,1杯約80大卡)訣竅提示1.有些雪花糕食譜的作法會將玉米粉以沸騰的液體沖調後再次加熱,但我覺得一開始就調開的作法比較簡單且失敗率低,口感也差不多~2.紅豆湯中有少許紅豆粒,口感會更有變化,但要注意紅豆粒不要過多,以免影響凝結3.煮的時候鍋底容易焦黏,所以一定要用小火,邊煮邊攪拌4.在表面覆蓋一張保鮮膜可防止結出硬皮,冷藏時也較不易有異味,食用前再撕開即可5.軟糕冷卻凝固後其實就可食用,但冷藏後會更定型 梁小蝶 -
【逗小朋友吃菜】紅蘿蔔牛奶雙軟糕 【逗小朋友吃菜】紅蘿蔔牛奶雙軟糕
春天到! 上周去郊外野餐, 做了這個健康又漂亮的甜品和朋友分享, 做法簡單得大家都說回家要試試做! 這是參照日本農家的食譜, 做法是在營養豐富的紅蘿蔔和牛奶加入寒天粉,再凝結成雙層軟糕, 凍食或室溫吃一樣美味! 免疫力 UP!!訣竅提示1. 寒天粉 (大菜絲) VS 魚膠粉:寒天粉 (AGAR), 即大菜或瓊脂, 是從海藻植物提煉的膠質; 而魚膠粉 (GELATINE) 則是從動物骨頭提煉的膠質, 功能接近, 可凝固食物。2. 紅蘿蔔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胡蘿蔔素、鈣、鐵及蛋白質等, 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眼睛疲勞、貧血等功效。3. 當牛奶煮至沸騰, 面層會產生一層薄膜。煮至沸騰之前就要熄火,否則會影響香滑的口感。etc... 更多提示, 歡迎到 japancooklab.wordpress.com, 多多交流!食後感想第一次用蔬菜做甜品, 感覺超健康,用來逗不肯吃菜的小朋友吃ichiban! 紅蘿蔔軟糕每一口都是軟滑的紅蘿蔔茸,牛奶軟糕亦帶點煙韌, 奶味滿分! 若喜歡這個食譜, 都請到facebook.com/jfoodnews支持一下吧! 宅米@和味放送 -
【甜點】芋泥雪花糕~香滑軟嫩的小甜點 【甜點】芋泥雪花糕~香滑軟嫩的小甜點
這是一個在素食自助餐中常見到的點心老媽以前也常常做給我們吃突然很想用芋頭變點什麼來吃吃~就恢復記憶來做看看囉訣竅提示1.一開始加入一點點鹽巴 (只要一點點就好了喔)這樣吃起來比較不會膩2.起鍋時加的一點點奶油,可以增加香氣3.不用芋頭做原味也很好吃,或是看個人喜好改變口味同步閱讀:【甜點】炸雪花糕(炸鮮奶)~濃濃鮮奶內餡http://www.dodocook.com/recipe/31161食後感想以前總是想為什麼雪花糕外皮要灑椰子粉..後來終於知道了不灑會黏黏的阿... 素醬媽 -
『紅豆年糕』軟q不黏牙配方 『紅豆年糕』軟q不黏牙配方
去年做蔡老師的紅豆年糕,覺得口感會有點黏牙,所以今年試著稍微調整一下配方,想辦法調成我家喜歡的不黏牙口感!哈哈~~憑感覺調整了一下配方後,沒想到口感還挺不錯呢!歡迎大家加入蘇菲的彩色城堡粉絲團來跟我聊聊大小事!https://www.facebook.com/sophiecolorcastle 蘇菲的彩色城堡 -
外脆內軟-蜂蜜奶茶蛋糕 外脆內軟-蜂蜜奶茶蛋糕
加入自己以全鮮奶煮成的濃奶茶,還有瑞士天然花蜂蜜,只需將所有材料簡單拌一拌,送進烤箱,結了一層糖脆外皮的茶香蛋糕! 製作過程5分鐘,烘烤熟成50分,下午茶點輕鬆出爐!訣竅提示也可將所有材料放入一般攪拌盆中,以手動攪拌器拌20秒混合! 拌完後倒入防沾材質的烤模或馬芬蛋糕杯烘烤也行,不一定要使用Kaiser這個模具。不排斥茶葉口感的話,可以像我一樣,將煮好的鮮奶茶連同一半的紅茶葉一起加入混合。更多說明請見:http://ksfamilykitchen.blogspot.tw/2014/03/kaiser.html 廚房一隻柴 -
【COOKING BUBU】沒有吉利丁的免焗oreo 芝士蛋糕(入口軟綿即化) 【COOKING BUBU】沒有吉利丁的免焗oreo 芝士蛋糕(入口軟綿即化)
【COOKING BUBU】沒有吉利丁的免焗oreo 芝士蛋糕 ♥「 #好料日記 」 歡迎訂閱 Cooking bubu Youtube頻道 https://m.youtube.com/channel/UCF4nXJ4DQgEof3hbPotejVA Youtube 食譜影片 https://youtu.be/EzRoczTIWZI COOKING BUBU -
軟q黑糖糕~(電鍋) 軟q黑糖糕~(電鍋)
之前已經收藏的朋友們注意配方有做一點點小變動唷~~試過以後~不影響口感~更減糖~更健康唷^0^因為喜歡吃黑糖糕~試做了好幾個版本~發現這個版本口感最好而且冷藏過後更Q於是跟大家分享~~訣竅提示因為是懶人作法~~所以黑糖蜜我沒有再加溫 或是用溫水也可以~~主要只是要把黑糖溶解用電鍋蒸!!放個大約300-400CC的水在外鍋,等水滾了以後,電鍋冒煙了,再放進去蒸30分鐘就可以了,水如果放太多,不用等它跳起來唷!主要是蒸的時間要夠!別忘記要隔鐵架唷^^食後感想熱熱口感像蛋糕~~放涼會比較Q一點~~冷藏過後更Q更好吃^_^吃過的朋友都一致好評~~歡迎大家試做拍照上傳唷~~^0^ 阿夢玩料理
更多推薦食譜
留言 (2)